jiè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“戈”,下面象两只手(即“廾”)。两手持戈,表示戒备森严。本义:警戒,戒备)
同本义
基浇能戒之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岂不日戒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知足以自戒。——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戒,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息民不戒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戒之慎勿忘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怵然为戒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以三年之戒。——《礼记·曾子问》
戒书(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)
戒戢(警介禁止)
戒诗(自我警戒的诗。)
戒慎(戒备谨慎)
戒旦(警告天将破晓)
戒守(警戒守卫)
戒命(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)
告诫
主人戒宾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三保戒团众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戒约(告诫约束)
戒朝(告诫无将明。)
戒谕(告诫;训导)
戒勉(告诫勉励)
预备;准备
既种既戒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
戒辖(准备车辆。)
戒装(准备行装)
戒除
戒奢以俭。——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戒杀(戒除杀生)
戒脱(戒掉)
戒绝;戒诗(戒除做诗)
戒烟;戒酒
斋戒
七曰戒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
圣人以此斋戒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戒及宿之曰。——《周礼·太史》
警戒之事
君子有三戒。——《论语》
界限,分界
星茀于河戒。——《史记·天官书》
江河为南北两戒。——《新唐书·天文志》
“戒” 相关成语
引以为戒 - 引:用;戒:鉴戒。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,避免重犯。
履霜之戒 -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。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。
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 -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,来不及细尝。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,实则无所收获
覆车之戒 - 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
戒奢以俭 - 戒:戒除;奢:奢侈;俭:节俭。用节俭来消除奢侈。
止足之戒 - 止:停止;戒:戒心。知道满足,适可而止的戒心。
劝善戒恶 - 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同“劝善惩恶”。
小惩大戒 - 惩:惩罚;戒:劝戒。有小过失就惩戒,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。
日夜警戒 - 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。
戒骄戒躁 - 戒:警惕,预防。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。
在色之戒 - 指色欲方面的戒忌。
累诫不戒 - 诫:告诫;戒:戒备,戒除。指多次受到警告和批评仍不改正。
引为鉴戒 - 引:用;戒:鉴戒。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,避免重犯。
丁宁告戒 - 丁宁;再三嘱咐。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。
丰屋之戒 - 指高大其屋,将有覆家之祸,应引以为戒。
覆舟之戒 - 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惩一戒百 -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。同“惩一警百”。
戒奢宁俭 - 戒:戒除;奢:奢侈;宁:宁可,宁愿;俭:节俭。宁愿节俭,也要戒除奢侈。
垂堂之戒 - 垂堂:堂屋檐下。坐在堂屋檐下,屋瓦落下有可能伤人。比喻危险的境地。常指险境或挫折给人带来的教训。
谆谆告戒 - 谆谆:教诲时恳切耐心的样子;告戒:劝告。恳切耐心地劝告
持满戒盈 - 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。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。
戒备森严 - 戒:警戒;备:防备。警戒防备极严密。
君子三戒 - 戒:戒规。君子有三条戒规:少年时戒美色;壮年时戒殴斗;老年时戒贪图。
覆前戒后 - 覆:倾覆;戒:防备。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。
鸡鸣戒旦 -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,天没亮就起身。
清规戒律 -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。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。
戒舟慈棹 - 戒:佛教中的戒律;慈:慈悲;棹:船桨。指佛教中的戒律和慈善就象航船一样摆渡众生。
后车之戒 -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。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,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。
绳一戒百 - 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。
前覆后戒 - 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。
屡戒不悛 - 多次告诫,仍不悔改。
坐戒垂堂 - 不坐在屋檐下,恐瓦堕伤身。形容自爱、谨慎。
恃直不戒 - 恃:倚仗;戒:戒备。自恃正直,不加戒备。
“戒” 相关歇后语
猪八戒背媳妇 - 吃力不讨好;费劲不落好;上当受骗
猪八戒拱帘子 - 嘴先进
猪八戒照镜子 - 里外不是人
猪八戒笑孙猴 - 不知自丑
猪八戒戴眼镜 - 冒充斯文;假斯文
猪八戒喝磨刀水 - 内秀(锈);秀(锈)气在内
招亲招来猪八戒 - 自找难看;自讨难看
猪八戒啃猪蹄 - 忘了自个儿姓名;自残骨肉
猪八戒进了女儿国 - 看花了眼;神魂颠倒;不想走了
猪八戒掉进万花筒 - 丑态百出
猪八戒啃地梨 - 什么仙人吃什么果
孙悟空打猪八戒 - 倒打一耙
猪八戒西天取经 - 三心二意
猪八戒绣花 - 粗中有细
猪八戒吹牛 - 大嘴说大话
猪八戒吃猪啼 - 自残骨肉
猪八戒读诗文 - 冒充圣人
猪八戒调戏白骨精 - 自上圈套
猪八戒卖炒肝 - 这是哪道肺
猪八戒逛公园 - 不够格
孙悟空拿(捉)猪八戒 - 能人之上有能人
猪八戒扮新娘 - 好歹不像;其貌不扬
猪八戒进屠场 - 自己贡献自己
猪八戒吃西瓜 - 独吞
猪八戒卖凉粉 - 人丑名堂多
堵八戒散伙 - 不:于了
猪八戒买猪肝 - 难得心肠
猪八戒的武艺 - 倒打一耙
猪八戒喝恶水(泔水) - 各有各的口味;各对口味
猪八戒戴花 - 自我欣赏;不知自丑
猪八戒充英雄 - 只是嘴皮子拱得欢
猪八戒败阵 - 倒打一耙
猪八戒了天拜佛 - 掸心不稳
猪八戒摔镜子 - 怕露丑
猪八戒娶媳妇 - 痴心妄想
猪八戒耍把式 - 倒打一耙
猪八戒的嘴 - 贪吃贪喝;饱吃饱喝
猪八戒过火焰山 - 倒把一耙
猪八戒挎腰刀 - 邋遢(l
猪八戒戴耳环 - 自以为美
猪八戒做梦娶媳妇 - 尽想好事;想得倒美
猪八戒的嘴巴 - 自我欣赏
猪八戒吃炒肝 - 自残骨肉
猪八戒打蚂蚱 - 笨手笨脚
堵八戒十八变 - 没有一副好嘴脸
猪八戒吃人参果 - 囫囵吞;不知贵贱;食而不知其味;全不知滋味
猪八戒甩耙子 - 不干了;不伺侯(猴)
猪八戒不成仙 - 吃了嘴的亏;全坏在嘴上
猪八戒搽粉 - 自以为美;遮不了丑
猪八戒招亲 - 黑灯黑人
详解
汉字“戒”的详细解释如下:一、字形起源与演变1. 起源:“戒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,属于会意字。其字形描绘的是两只手扶着戈的样子,表示戒备的意思。在金文中,“戈”移到了上面,但两只手拿着戈的形态没有改变。随着文字的发展与演变,“戈”字被简化,两只手的形状变成了“廾”,最终演变为现代的“戒”字。二、字义解释“戒”字的基本字义包括防备、革除不良嗜好、佛教律条、准备以及古同“界”,界限等。具体解释如下:1. 防备:表示警惕、防备的意思,如“戒心”、“戒备”等。2. 革除不良嗜好:表示改掉不良习惯或嗜好,如“戒除”、“戒烟”等。3. 佛教律条:在佛教中,“戒”指约束教徒的条规,如“戒刀”、“戒尺”、“斋戒”等。此外,“戒”也特指佛教中的戒指。4. 准备:表示预备、准备的意思,如“戒途”、“戒装”等。同时,也可以表示登程、出发,如“戒行”、“戒程”等。5. 古同“界”,界限:在古代,“戒”和“界”有时可以通用,表示界限的意思。三、其他用法和含义1. “戒”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,表示告诫、劝诫的意思,如《仪礼·士冠礼》中的“主人戒宾”。2. 在古代汉语中,“戒”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,表示警戒之事或戒指的简称。四、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“戒”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。它不仅仅表示警惕和防备,还代表着自律、约束和道德规范。在佛教中,“戒”更是被视为修行的基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持戒,可以培养良善的品德和素养,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。综上所述,“戒”字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。其字形起源、字义解释以及文化内涵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。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卡塔尔世界杯排名_98世界杯决赛 - dylfj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