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
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 “上梁”指上级或长辈,“下梁”指部下或晚辈。该俗语比喻领导或长辈不正派,下边的人就会跟着学坏。俗语的意思差不多人人都懂,但这样理解该俗语际上是以讹传讹,习非成是,既不符合原义,也违背生活常理。
既然是以“梁”作比,大概是源于盖房子。房子的造型或规模虽不尽相同,但建造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,都是从下往上盖的,从打地基开始到封顶结束;没有人会反着来,先起屋顶最后打地基,那样不仅难度高,也很危险。因此,安装房梁的程序一定是先安放下边的梁,然后用下梁支撑上边的梁。一个现实规律是,如果下梁装歪了,一定会造成上梁“不正”;可是上梁“不正”不一定会造成下梁歪。依此,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:上梁不正是因为下梁歪。
好多人认为,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一语,出自晋代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上不正,下参差。”“参差”就是高低不平。从物理上讲,如果下面的支垫物高低参差不平,必然导致上面的物体“不正”。所以这句话的实际表达的是:“上不正,是因为下参差。”
“上梁不正”是因为“下梁歪”,这显然不符合人们使用这一俗语的真实意思。
该俗语的字面意思与要表达的虽然是矛盾的,但根据具体语境人们也不会产生歧义,这样说的人多了,用的次数多了,也就“约定俗成”了。这种随错就错“约定俗成”的例子并不鲜见。比如“每况愈下”本来是“每下愈况”,“射”按字形会意应该表示身材短,“矮”按字形会意却应该表示推出或弹出箭头,但如果有谁真的这么去用,反倒成了笑话了。鲁迅先生说过:“地上本没来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。”人们都这么写,这么说,谁都知道说的是什么,因而,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尽可以这样说下去,用下去。
退一步说,“上梁不正”是因为“下梁歪”,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道理,现实社会中,有些时候,“上梁不正”还真的是因为“下梁歪”造成的。人们之所以把“出淤泥而不染”颂为美德,就是因为好多人会被“淤泥”浸染;身边包围着谗佞之徒,为首者如不警惕,迟早也会“顺汤”干坏事。不过,对这类事例,没有谁会用“下梁不正上梁歪”来作比喻。
(文章源自公众号“ 老庄呔儿语聊吧”,图片源自视觉中国)
完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卡塔尔世界杯排名_98世界杯决赛 - dylfj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